酒是怎么起源的?
發布日期:2025-08-08 瀏覽次數:358
關于人類飲酒的起源,有研究者推測:早在數千萬年前,原始人類被迫從樹上轉移到地面生活后,經常揀拾掉到地上的水果作為食物,包括一些因腐爛發酵富含酒精的水果,從那時候起人類就開始“飲酒”了。最近一項對人類酒精酶代謝的研究發現,約1000萬年前人類祖先的這種酶發生了突變,這佐證了前述的推測。酒不是人類的發明,而是自然界本來就有的產物。而有目的的釀酒活動,可能最早發生在距今9000年前,隨著農業的發展,人類有了多余的可被儲存的食物,開始主動釀酒。國內考古學證實,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器制品中,就已經有了專門的酒器,如磁山、裴李崗遺址發現的陶壺(距今7355~7235年前)、河姆渡文化晚期遺址發現的陶杯(距今6000~7000年前)以及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杯、觚、壺和青銅酒器(距今4888~6818年前)。
考古學發現,人類最早釀造的酒是果酒和乳酒。人類將含有糖分的野果、獸乳放在容器中,使其自然發酵,就產生了果酒和乳酒。在亞美尼亞南部一處洞穴內,發現全世界最古老的葡萄酒釀造設施,包括壓榨葡萄的缸、發酵罐、酒杯和大碗,距今有6000年歷史。第二代酒是用糧食做的人工發酵酒,谷物在經過糖化前不能直接發酵,因此需要在釀酒原料中添加糖化發酵劑(曲藥),這種人工發酵過程較前面的果酒釀造要復雜得多。第三代為蒸餾酒,是用特制的蒸餾器將酒液加熱,由于酒精(乙醇)較易揮發,加熱后產生的蒸汽中含有大量酒精,收集酒氣并經過冷卻,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,蒸餾酒度數可高達60%以上,我們所熟悉的白酒、白蘭地、威士忌等都是蒸餾酒。
從文字記載來說,釀酒的起源有“猿猴造酒說”“天星造酒說”“儀狄造酒說”“杜康造酒說”等說法。《戰國策·魏策》說:“昔者,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,進之禹”。《酒誥正義》說:“少康作秫酒”。但儀狄和杜康的時代約在距今4000年前,比考古學證據指向最早釀酒的年代(距今至少6000~7000年前)晚了很多,所以盡管儀狄和杜康被奉為釀酒的先祖,但酒的釀造技術發明可能并非是某個人的功勞。至于蒸餾酒的起源,則有漢代、晉代、唐代、宋代、元代等不同的說法,還沒有定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