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月下獨酌》——酒、月意象下詩人的浪漫與孤獨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17 瀏覽次數(shù):572
酒和月,是李白于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,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,是他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,無論他走到哪里,也不管他身處何方,總會留下一些有關(guān)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。如“青天有月來幾時?我今停杯一問之”、“唯愿當(dāng)歌對酒時,月光長照金樽里”;如“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”。
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,李白營造出一種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孤獨的意境,而把這種酒月情結(jié)發(fā)揮到極致的,就是這首《月下獨酌》了。要鑒賞本詩首先就要從意象入手,深入認(rèn)識“明月”和“酒”這兩個意象在詩中所處的重要地位。
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醒時同交歡,醉后各分散。永結(jié)無情游,相期邈云漢。——李白《月下獨酌》
乍讀此詩,你或許會覺得我們的這位詩人太過浪漫與瀟灑,以至于有點不靠譜,或者令人感到好笑。但如果細(xì)讀此詩,你就會覺得詩人內(nèi)心深處有一種隱隱的孤獨、酸楚甚至凄涼,讓你怎么也笑不起來。李白性格豪爽,意氣奔放,是個自信而又剛強的人,一有人生塊壘他便以一種有別于他人的方式加以排遣,絕不會以“弱”示人。這就是李白,我們這位可敬的詩人。
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,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,所以在讀到“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”時,我們一點也不會驚訝與不解,反而認(rèn)定這才是真正的李白,是那個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純粹的、浪漫的、不食人間煙火的“詩仙”李白!只有他才做得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舉動,也只有他才寫得出如此飄逸風(fēng)神的詩行。
“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”李白雖然請出了月亮與身影作伴,可惜,月亮卻遠在天邊,它只能掛在高高的蒼穹,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飲;影子雖然近在咫尺,但也只會默默地跟隨,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。此時此刻,此情此景,詩人內(nèi)心仍然是孤獨寂寞的,也許大凡天才都與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當(dāng)?shù)牟罹啵麄兊淖非笈c探索也常常會被人誤解。比如李白為了建功立業(yè)的理想不能實現(xiàn),不肯做一個御用文人,為唐明皇、楊貴妃的醉生夢死、歌舞升平涂脂抹粉,所以放著京城好好的榮華富貴不享,錦衣美食不要,待詔翰林不干,非要浪跡江湖,這不是自討苦吃嗎?
也許正是這種被世人看來的不識時務(wù),才使他最終落得個“長流夜郎”的下場。不過,李白即便落到了“斯人獨憔悴”的地步也是絕不會后悔、絕不向世俗低頭的,所以,李白勸月亮飲酒未果、與身影交流不成的時候,轉(zhuǎn)念一想,能夠在花間月下,飲酒作詩,而遠離世俗的雜念干擾,不正是當(dāng)初醉臥長安時求之不得的賞心樂事嗎,那么就在這美好的春夜里,和天上的明月與地下的身影一道,及時行樂,不醉不休吧。但是一個“暫”,說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,這種解脫不過是暫時的,不過,也許正是因為其短暫,所以更顯得珍貴,不能輕易放過。
“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醒時同交歡,醉后各分散。永結(jié)無情游,相期邈云漢。”以下詩歌就由平聲韻轉(zhuǎn)入了仄聲韻,情緒也顯得更加激昂了。此時李白斗酒豪情,自然邊舞邊唱。月亮伴隨他徘徊,影子伴隨他蹁躚。此時的他,已經(jīng)酒至半酣,漸至佳境了,只見他亦歌亦舞,憨態(tài)可掬,他醉眼向上望去,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隨著他歌唱的節(jié)奏徘徊起舞,他醉眼向下看來,地上的身影更是隨著他的手舞足蹈而搖曳不定。這一切似乎都顯出一種莫名的凄涼與寂寞,而他覺得能夠有它們來陪伴已屬不易了。“交歡”一詞,顯示出詩人對此的知足。的確,美酒使李白忘卻人間的煩惱,明月給李白帶來心靈的安慰,在這種無人相伴的“交歡”中,詩人終于沉醉了,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時刻,李白還意識到,只要他一醉倒,什么月亮、什么身影也都將恢復(fù)到它們原先的形態(tài),這個以他為中心的臨時組合將不復(fù)存在了。
通過對整首詩的解讀可以看出 《月下獨酌》 這首詩,感情飽滿而真摯,格調(diào)熱烈而奔放,其中雖不免有消極的成分, 但消極之中卻又不乏進取,感嘆而不感傷,孤寂落寞之中又有幾分超然與浪漫。
“文章合為時而著,歌詩合為事而作”。作為一首抒情詩,李白在本詩中以樂寫愁, 以鬧寫寂,以群寫?yīng)殻晕餅橛选=杓贇g抒悲寂,借外物襯孤獨,借狂醉隱憤懣。可以說孤寂、憂愁情懷溢于言表,極盡委婉曲折之致。透視李白靈魂深處,結(jié)合李白當(dāng)時政治上遭遇排擠,仕途上為他人所不容的境況, 可以看出,那種不與權(quán)貴們同流合污,那種對現(xiàn)實不滿又無力改變現(xiàn)實的苦悶,那種狂放不羈的性格,那種不可一世的曠達和反抗精神,洋洋灑灑滲透于他的字里行間。乾隆皇帝評價:“千古奇趣,從眼前得之。爾時情景,雖復(fù)潦倒,終不勝其曠達。”一代文豪有此些情結(jié)實屬絕唱。